乌克兰无人机持续袭击之下,俄罗斯燃料供应危机日益加剧,不得不采取紧急出口限制措施以稳定国内市场。
2025年9月,
俄罗斯能源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在乌克兰无人机对炼油设施持续攻击的背景下,俄罗斯于9月25日宣布实施柴油出口禁令并延长汽油出口禁令至年底,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燃料短缺。
与此同时,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北京共同主持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试图在西方制裁背景下强化东方能源合作。
01 出口禁令:应对国内燃料短缺
俄罗斯政府9月25日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宣布将全面禁止汽油出口直至2025年底,并同时对柴油出口实施部分限制。
这项决定由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宣布,标志着俄罗斯能源政策的重要转折。
新规规定,汽油出口禁令将适用于所有市场参与者,但根据政府间协议供应燃料的情况除外。
这意味着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和亚美尼亚等传统伙伴的出口将不受影响。
柴油限制措施则更为精准,仅针对贸易商和小型炼油厂,而那些产能超过100万吨/年的大型炼油厂仍可继续出口。
02 危机根源:无人机袭击与炼油产能下降
这些紧急措施的直接触发点是乌克兰无人机对俄罗斯炼油设施持续数月的系统性袭击。
据能源部长诺瓦克透露,在过去三个月中,大约20家炼油厂遭到攻击,导致原油运行量减少约100万桶/天。
袭击导致俄罗斯汽油产量在过去两个月下降了约10%。
JP摩根分析师在一份行业报告中指出:“历史上,俄罗斯炼油厂表现出了卓越的韧性,当结构损坏较浅时,通常在几天或几周内恢复运营。但当前的袭击浪潮要强烈得多。”
俄罗斯石油加工能力的急剧下降发生在需求旺季,柴油可用性受到秋收季节的支持,汽油消费则受到国内旅游和驾驶需求的支撑。
03 国内影响:燃料配给与价格飙升
出口禁令颁布之际,俄罗斯国内燃料市场已出现严重紧张局势。
供应中断已在10个地区出现报告,在兼并的克里米亚地区,一半的加油站已停止服务。
俄罗斯《消息报》报道,多个地区的加油站已开始配给汽油和柴油,每位顾客每次只能购买有限的数量。
在克里米亚地区,情况尤为严峻。受欢迎的Telegram频道“克里米亚之风”报道,塞瓦斯托波尔市已完全无汽油可用。
该频道描述,当两辆油罐车抵达该市一个加油站时,几乎立即排起了长队。几小时内,油罐车就完全清空了。
04 国际影响:全球能源市场受冲击
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柴油出口国之一,其出口限制已经对全球市场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
据行业报告,低硫柴油期货价格飙升超过5%,达到每吨26.14美元的溢价。
俄罗斯通常生产的柴油比其国内消费量多50%,相比之下,汽油市场的盈余较为有限。
分析师此前认为柴油限制是克里姆林宫的最后手段,因为它试图维持石油收入并支持其停滞的战争经济。
新兴市场石油与天然气咨询公司合伙人罗纳德·史密斯表示,官员们仍有强烈动机避免更严格的限制,以维持石油收入。
05 东方战略:强化与中国的能源合作
就在宣布国内燃料出口限制的同时,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于9月26日在北京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共同主持了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丁薛祥在会上表示,能源合作是中俄平等互利务实合作的典范,中方愿同俄方一道,进一步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推动能源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诺瓦克回应称,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俄中能源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双方就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可再生能源、核能等领域合作进行了梳理,并就下一步合作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06 未来规划:萨哈林-3号项目与中国供应
面对西方制裁,俄罗斯正加速推进能源出口的东方转型。
俄罗斯已宣布计划在2028年启动新的萨哈林-3项目,以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并满足国内需求。
通往中国的新的远东路线管道计划于2027年开通,其计划输送能力已从最初的100亿立方米/年增加到120亿立方米/年。
萨哈林州长瓦列里·利马连科表示:“我们将行业前景与萨哈林-3号项目的实施联系起来。其启动计划在2028年。这些天然气预计将出口到中国,并用于远东地区的需求。”
萨哈林-3项目包括尤日诺-基林斯克油田,美国因莫斯科在乌克兰事件中的角色于2015年对该油田实施制裁。
---
俄罗斯能源产业正站在十字路口。一方面,国内燃料危机迫使其实施出口禁令,暴露出其能源基础设施在持续冲突中的脆弱性;另一方面,与中国的能源合作不断深化,萨哈林-3号等重大项目正稳步推进。
全球能源市场也在密切关注俄罗斯这一能源大国的政策调整,柴油价格已经开始波动,预示着未来可能更大的变革。
俄罗斯能源战略的东西方失衡正在加速调整,而这一转变的影响将远远超越国界,重塑全球能源格局。